“后续计量。”的信息由环球网校为您整理发布,环球网校为您提供初级会计报名时间,会计考试时间,准考证打印,会计成绩查询、执业证书申请等报考须知。更多关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考试相关问题,请关注环球网校初级会计考试职称频道。
(一)先进先出法
(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四)个别计价法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财务与会计》第九章流动资产(二)第一节后续计量的内容。
【知识点】:后续计量
存货的后续计量是指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存货准则规定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加权平均法又分为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次序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月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3.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存货的移动平均单位成本=(本次进货之前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之前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的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月末存货的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对库存和发出的每一特定存货或每一批特定存货的个别成本或每批成本加以认定的一种方法。
采用个别计价法,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存货项目必须是可以辨别认定的;
二是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据以了解每一个别存货或每批存货项目的具体情况。
在实务中,为了管理需要,企业通常还采用毛利率法、零售价法、计划成本法等来核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1)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本方法常见于商品流通企业。
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零售价法
零售价法是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商业零售企业。
销售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本期购货售价)
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售价)
=[(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期初库存商品进价)+(当期发生的商品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进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售价)
=[(期初库存商品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售价)-(期初库存商品进价+当期发生的商品进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当期发生的商品售价)
=1-销售成本率
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官网邀您一起进入环球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