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资料 中级经济师考试复习资料
》》点击注册学习更多:中级经济师考试资料
知识点: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的过程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财政收支、政府预算等各
个方面。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二)财政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协调功能
3.控制功能
4.稳定功能
(三)掌握财政政策的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是政府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要达到的预期目的。财政政策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现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1.促进充分就业
2.物价基本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
4.经济稳定增长
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是指用以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主要有预算、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等。
1.预算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
(1)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赤字预算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社会总需求
(2)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盈余预算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社会总需求
(3)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中性财政政策
2.税收政策
(1)税收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在繁荣时:增加税收,降低社会总需求
在萧条时:减少税收,增加社会总需求
(2)税收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3.公债政策
4.公共支出政策
5.政府投资政策
(1)通过调整政府投资规模,可以影响社会总供求和未来社会总供给,从而影响社会供求总量。
(2)通过调整政府投资方向,可以对经济结构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
过热时,降低投资支出水平;
萧条时,提高投资支出水平;
当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时,但总供求结构存在问题时,有保有压。
6.补贴政策
(1)财政补贴政策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过热时:减少财政补贴支出,抑制社会总需求;
萧条时:增加财政补贴支出,扩大社会总需求。
(2)财政补贴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二)财政政策类型
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具体解释
1.按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1)累进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
(2)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反经济周期。分为:
(1)汲水政策:在经济萧条时,通过公共投资来启动社会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方法。
(2)补偿财政政策
2.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经济萧条,政府通常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等手段扩大需求,结果往往会导致财政赤字扩大。
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情况下,经济繁荣,此时政府通常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等手段抑制社会需求,结果往往会导致财政赤字缩小或盈余扩大。
中性财政政策均衡性财政政策——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经济稳定增长时期采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主要有三种类型:"双松"、"双紧"、"松紧"搭配
三、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
(一)财政政策的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是用来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财政政策乘数具体包括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1.税收乘数。
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3.平衡预算乘数。
(二)财政政策时滞
1.认识时滞内在时滞
只属于研究过程,与决策机关没有直接联系
2.行政时滞
3.决策时滞
4.执行时滞
5.效果时滞
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财政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调控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
观调控的特定任务,借鉴国际成功做法,我国先后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3— 1997年)、具有扩张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1998— 2004年)和趋于中性的稳健财政政策(2005— 2008年第三季度),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为应对画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再次启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
(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200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差别
知识点: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一、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1.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不单纯是一种心理上的欲望,而是能力和愿望的统一体。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理当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
效需求。
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派生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职能,能够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以及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的需要等。
2.货币需求量。货币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如某年某国),经济中各个部门需要持有货币的数量,即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货币需求研究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有:为何需要货币?什么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货币需求与实际经济活动的关系如何?不同的货币需求理论对此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二)传统货币数量说
古典货币数量说主要有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1.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
2.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在其1936年出版的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在扬弃古典货币数量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深入细致地分柝了对货币需求的各种动机,认为经济主体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一普遍
心理倾向,即愿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货币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或投机的需要,从而产生货币需求。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四)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
弗里德曼接受了剑桥学派的观点,认为人们持有货币不仅仅是因为交换,也是因为货币是财富的缘故。但他又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理论。
①财富总额弗里德曼提出了“恒久性收入”的概念,并认为“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
②财富构成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之比。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
③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大,持有货币的数量就越少
④其他因素。
二、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
1.货币供应量: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资产数量,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2.掌握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者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
(二)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1.掌握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2.掌握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却具备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
(1)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
(2)提取现金数量;
(3)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三、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失衡
1. 货币均衡的含义
特征: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
(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2.货币失衡的含义:总量性货币失衡、结构性货币失衡。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
(二)货币均衡水平决定
四、通货膨胀
(一)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
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二)熟悉通货膨胀的类型
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具体解释
1.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工会推动的“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
垄断企业推动的“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3)输入型通货膨胀
(4)结构型通货膨胀
2.按表现形式划分(1)公开型通货膨胀开放性通货膨胀
(2)抑制型通货膨胀隐蔽性通货膨胀。表现为人们普遍持币待购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三)熟悉通货膨胀的成因
1.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
2.主要原因
(1)财政原因
(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
3.其他原因
(四)熟悉通货膨胀的治理
1.紧缩的需求政策
(1)紧缩性财政政策
①减少政府支出;
②增加税收;
③发行公债。
(2)紧缩性货币政策:
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②提高再贴现率;
③公开市场业务。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一般会通过公开市场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有价证券。
2.积极的供给政策倡导这种政策的学派被称为供给学派,其主要措施有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和精简规章制度等。
知识点: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
(一)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它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一国金融业,并以其为核心构成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融资媒体的金融体制。
1.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
(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
(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
(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2.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是中央银行产生的第一个标志。
3.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即中央银行对政府直接负责还是对政府相对负责的问题。
(二)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业务活动特征
中央银行是国家干预经济、调节全国货币流通与信用的金融管理机关。中央银行的这一性质可从其职能中得到进一步的说明。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构,它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其主要管理职责,都是寓于金融业务的经营过程之中的。那就是利用其
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如基础货币、利率等,对金融和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调节。中央银行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活动的特征:
(1)不以盈利为目的;
(2)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关系;
(3)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三)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1.货币发行业务
——发行的银行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法定的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对银行的业务
——银行的银行
(1)集中准备金
(2)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三种贷款方式:再抵押放款、商业票据的再贴现和再贷款。
(3)全国清算——中央银行主要的中间业务
3.对政府的业务
——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国库存款是中央银行主要负债之一
(2)代理国家债券发行
(3)对国家提供信贷支持
(4)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5)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四)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履行职能时,其业务活动可以通过它的资产负债表得以概括反映。由于各国金融制度、信用方式等存在差异,其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多寡及具体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组成部分大致相似。
(五)中央银行组织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1.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简介
中央银行组织全国银行清算包括同城或同地区和异地两大类。同城或同地区银行的资金清算主要是通过票据交换所来进行。票据交换应收应付最后通过中央银行集中清算交换的差额。
2.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总体架构
目前我国已建成以中国人民银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为中枢,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业务系统为基础,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系统、证券结算系统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为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清算组织和互联网支付服务组织业务系统为补充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熟悉银行间支付清算的主渠道、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业务系统、证券结算系统、行业清算组织系统、互联网支付服务组织业务系统的具体内容。
二、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定义
(二)货币政策目标
1.稳定物价;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
4.平衡国际收支。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三)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再贴现
(3)公开市场业务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运用
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若中央银行采取放松银根政策,调低存款准备金率
缺陷
①超额存款准备金掌控在商业银行手中;
②作用力度强;
③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2)再贴现
运用
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提高再贴现率
若中央银行采取放松银根政策,调低再贴现率
特点
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相比,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要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但再贴现政策的主动权却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
(3)公开市场业务
运用
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卖出债券
若中央银行采取放松银根政策,买入债券
特点
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更具有弹性,更具有优越性。
2.熟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消费者信用控制(重要)
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优惠利率
(4)预缴进口保证金
3.熟悉直接信用控制
手段
利率最高限
信用配额
流动比率
直接干预
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4.了解间接信用指导
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四)熟悉货币政策的中介(中间)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中间目标。
1.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利率,通常是指短期的市场利率。
2.货币供应量:从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定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3.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
4.通货膨胀率
知识点: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内涵
1.商业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又称为存款货币银行,以经营o: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它是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往往以其机构数量多、业务渗透面广和资产总额比重大等历史形成的优势,为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替代。
2.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最典型的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形式为工商企业或个人提供融资服务,并办理结算业务的金融企业。研究商业银行的本质特征,需要讨论它们与其他企业、其他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异同。
(1)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比较。与一般工商企业相同,商业银行必须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然而,商业银行又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承担着资金融通职能。
(2)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比较。它们都从事银行业务,具备银行业的基本特征。所不同的是,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经营目的的企业,它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
(3)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比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很窄,经营不完全的信用业务,或不以银行信用方式融通资金。而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广泛、业务种类齐全,它是唯一能够面向公众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业务包括各种斯限和不同种类的存、贷款业务,还包括证券投资、进出口信贷、国际结算以及其他多种金融服务。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与组织形式
1.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
(1)信用中介。商业银行吸收存款,集中社会上闲置的资金,又通过发放贷款,将集中起来的资金贷放给资金短缺部门,发挥着化货币为资本的作用。
(2)支付中介。商业银行接受企业的委托,为其办理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技术性业务,如汇兑、非现金结算等,使银行成为企业的总会计、总出纳,成为社会的总账房。
(3)信用创造。商业银行发行信用工具,满足流通界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并使银行可以超出自有资本与所吸收资本的总额而扩张信用。
这三项职能中,信用中介是最基本的。
2.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1)按机构设置分类单一银行制(如美国)
总分行制
(2)按业务经营范围分类①专业化银行制(分业经营)
②综合化银行制(全能银行制)
(三)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负债业务--资金来源业务
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
(1)自有资金
包括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本以及公积金、未分配利润,这部分称为权益资本。
(2)吸收的外来资金
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从同业拆借市场拆借、发行金融债券、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其中以吸收存款为主。
①吸收存款
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主要业务。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存款业务创新。
②借款业务
再贴现或者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
2.资产业务--资金运用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业务,是商业银行获得收益的主要业务活动。
(1)票据贴现
(2)贷款业务
贷款业务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一般排在首位,熟悉其分类
(3)投资业务
许多国家规定只允许做债券业务,不允许做股票买卖,或允许银行以其自有资金和盈余的很小比例投资于此。
3.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不使用自己的资金而为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而提供的金融服务。也称为无风险业务。
(1)结算业务
(2)信托业务
(3)租赁业务
(4)代理业务
(5)咨询业务
(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
盈利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掌握各原则含义。
注意:注重资产业务的盈利性,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首要原则。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与盈利性呈负相关关系;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性和盈利性也呈负相关关系
二、金融市场
(一)金融市场运行机理
(二)金融市场效率
(三)有效市场理论
根据信息对证券价格影响的不同程度,法玛将市场有效性分为三类
类型特点
1.弱型效率
证券市场效率的最低程度有关证券的历史资料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
2.半强型效率
证券市场效率的中等程度有关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
3.强型效率
证券市场效率的最高程度有关证券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公开发表的资料以及内幕信息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
(四)金融市场的结构
按照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可以将除外汇市场外的市场归入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
类型子市场主要功能
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等供应短期货币资金,主要解决短期内资金余缺的融通问题
资本市场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等供应长期货币资金,主要解决投资方面的资金需要
金融市场的7个子市场
1.同业拆借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主要用于弥补短期资金不足、票据清算的差额以及解决临时性资金短缺需求。
特点:期限短、流动性高、利率敏感性强、交易方便
2.票据市场按照票据的种类,它可以划分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短期以及融资性票据市场。其中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是票据市场中最主要的两个子市场。熟悉其具体内容
3.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是一种直接融资的市场。
债券市场既具有货币市场属性,又具有资本市场属性。
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市场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按期限,债券分为短期债券(1年期以内)、中期债券(1年至10年)和长期债券(10年以上)。
短期政府债券的流动性在货币市场中是最高的,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这个市场的交易。
4.股票市场
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可分为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二级市场)。股票市场还可以根据市场的组织形式划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5.投资基金市场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优势:专家理财
6.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
金融期货市场具有锁定和规避金融市场风险、实现价格发现的功能。
金融期权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按成交协议签订合同,允许买方在交付一定的期权费用后,取得在特定时间内、按协议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证券的权利
7.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指由中央银行、外汇银行、外汇经纪商和客户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关系的总和
编辑推荐:
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2017年中级建筑经济师考试大纲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中级经济师考试资料由环球网校整理敬请查看学习,小编会及时更新经济师考试相关资讯,欢迎持续关注。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环球网校经济师考试频道和环球网校首页,查询了解相关信息。
本文由环球网校提供
与 经济师 相关的文章
辅导科目 |
主讲 | 试听 | 精讲班 | 得分串讲班 | 报名 | |||
中级经济基础 |
刘艳霞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人力 |
赵照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工商 |
李争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金融 |
彭岚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财税 |
王玉娟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商业 |
李争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建筑 | 李三阳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房地产 |
张洁函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农业 | 田雨凝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保险 | 郭彬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旅游 | 石惠珠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水路 | 李檬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公路 | 李檬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邮电 | 郭彬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铁路 | 于海洋 | 350元 | 200元 | |||||
中级民航 | 张开旺 | 350元 | 200元 | |||||
云私塾套餐:
套餐详情>>
|
环球网校免费赠课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