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账务处理方法技巧大全 "的信息由环球网校为您整理发布,环球网校为您提供初级会计报名时间,会计考试时间,准考证打印,会计成绩查询、执业证书申请等报考须知。更多关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考试相关问题,请关注环球网校初级会计考试职称频道。
第五节、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的账务处理
一、增值税的税收优惠规定及几种类型:
(一)直接免征,纳税人不必缴纳,包括:
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农膜,生产销售的氮肥、除磷酸二铵以外的磷肥以及以免税化肥为主要原料的复混肥,批发和零售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等部分农业生产资料;部分饲料产品。
自2008年7月1日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执行以下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1、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2、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设立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产自用的制剂;
销售下列自产货物:再生水、以废旧轮胎为全部生产原料生产的胶粉、翻新轮胎、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产品
污水处理。
(二)直接减征
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和旧货,适用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三)即征即退,指税务机关将应征的增值税征收入库后,即时退还,退税机关为税务机关。如:
在2010年底以前,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含单晶硅片),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进口的软件进行转换等本地化改造后对外销售,其销售的软件可按照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的有关规定享受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本地化改造是指对进口软件重新设计、改进、转换等工作,单纯对进口软件进行汉字化处理后再销售的不包括在内。
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销售给出口企业出口的软件产品,不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办法。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明确,从2009年1月1日起在2010年12月31日前国内动漫企业超过3%的增值税即征即退
符合条件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即征即退增值税。
(四)先征后退,与即征即退差不多,只是退税的时间略有差异。
核力发电企业生产销售电力产品,自核电机组正式商业投产次月起15个年度内,统一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五)先征后返。
对数控机床产品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
二、对增值税减免的所得税规定
(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减免及返还的流转税并入企业利润征收所得税的通知》(财税[1994]第74号)规定:“对企业减免或返还的流转税(含即征即退、先征后退),除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有指定用途的项目以外,都应并入企业利润,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直接减免和即征即退的,应并入企业当年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先征税后返还和先征后退的,应并入企业实际收到退税或返还税款年度的企业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 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对财政性资金涉及的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明确如下:
“一、财政性资金
(一)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二)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三)。。。
本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所称国家投资,是指国家以投资者身份投入企业、并按有关规定相应增加企业实收资本(股本)的直接投资。”
(三)据以上规定,“直接减免(减征、免征)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除“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外,均应视为征税收入,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但“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属于不征税收入;
(四)明确规定为所得税不征税收入(不属于税收优惠)的增值税税项:
1、根据国税函发[1997]21号文件规定,企业出口货物所获得的增值税退税款,应冲抵相应的“进项税额”或已交增值税税金,不并入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2、根据财税[2000]25号文件规定,自2000年6月24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00年6月24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含单晶硅片),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集成电路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3、根据财税[2005]33号文件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铸锻、模具和数控机床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增值税返还收入,计入“补贴收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免征企业所得税。铸锻、模具和数控机床企业取得的增值税返还资金应纳入专户管理,专项用于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凡改变用途的,则应补缴企业所得税。
4、2006年12月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53号),对经营宣传文化事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明确,其中就包括,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的机关报纸和机关刊物,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的机关报纸和机关刊物,新华社的机关报纸和机关刊物,军事部门的机关报纸和机关刊物,在出版环节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上述各级机关报纸和机关刊物,增值税先征后退范围掌握在一个单位一报一刊以内。
考虑到多数情况下,国家是要求将增值税先征后退收入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如果这样操作反而不利于宣传文化事业单位业务发展和改制。因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宣传文化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24号)又从所得税角度做出了一项特殊规定,即,对宣传文化企事业单位按照财税[2006]153号文件有关规定取得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收入和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收入,不计入其应纳税所得额,并实行专户管理,专项用于新技术、新兴媒体和重点出版物的引进和开发以及发行网点和信息系统建设。通知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因此对于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以前发生的党报党刊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取得的收入在2008年以前肯定是不征税的。
2008年1月1日起,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正式实施,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了组合 调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规定,除《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国发[2007]40号)及本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以外,2008年1月1日之前实施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一律废止。各地区、各部门一律不得越权制定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根据财税[2008]1号文件规定,很多人认为,财税[2007]24号文件中对“宣传文化企事业单位取得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收入和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收入,不计入其应纳税所得额,并实行专户管理,专项用于新技术、新兴媒体和重点出版物的引进和开发以及发行网点和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定已经作废,不能继续执行。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财税[2007]24号文件规定的“取得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收入和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收入,不计入其应纳税所得额”并不是免税政策或者说并不是所得税优惠政策,而是对不征税收入进行界定,不征税收入不属于税收优惠,不会受到财税[2008]1号文件的影响。在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不征税收入的全部条款都规定在第2章“应纳税所得额”中,而不是规定在第4章“税收优惠”中,因此企业所得税中关于“不征税收入”的有关政策不属于税收优惠,不会被财税[2008]1号文件所废止。
相反,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文件的规定,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党报党刊增值税先征后退收入就属于“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这个专项用途已经在财税[2007]24号文件中得到确认。
因此,符合规定的党报党刊增值税先征后退收入在2008年以后应按照不征税收入处理。综合以上分析,党报党刊增值税先征后退收入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对增值税减免的会计处理
(一)《企业会计制度》(2002)的处理
第一百零六条规定“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企业应设置“补贴收入”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本科目应按补贴收入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除国家规定有指定用途的项目外,都应设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目,并期末转入“补贴收入”会计科目。
1、对于直接减免的增值税,有两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按会计制度规定: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
贷:补贴收入
但是这种处理的前提是,销售免税货物应正常计提销项税额;为生产免税货物而耗用的购进材料的进项税不能做转出处理,并且要将全部进项税额在应税货物与免税货物销售收入按规定划分;这样才能计算出企业应交的增值税额和免征的增值税额。否则,增值税条例规定,为生产免税货物而耗用的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也就是要将这部分进项税转出计入成本。如果进项转出了,再计提销项税额,那么这个销项税额,就是免税产品的全部增值税税负,包含了生产免税货物以前各环节缴纳的增值税,而这些增值税是别的企业缴纳的。本企业为购进这些原材料已经支付了增值税,国家只是免征了本企业应交的增值税,而并不是象出口退税那样,不仅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还要退回以前各环节缴纳的增值税。所以将全部销项税记入补贴收入的做法显然不妥。
①销售免税货物时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免税货物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免税货物
②将进项税额在免税销售额与应税销售额之间分配,计算出免征的增值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
贷:补贴收入
年末将补贴收入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二种: 对于直接免征增值税的,销售免税货物时,不必计提销项税额,为生产免税货物而购进的原材料的进项税做转出处理,计入成本。
①销售免税货物时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②按规定计算转出进项税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应分摊的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这样处理之后,免税货物销售收入减去相应的销售成本即为免税货物的销售毛利,自然并入了企业的利润总额,不必单独将免征的增值税计入“补贴收入”。
如果企业免征的增值税属于不征收所得税的(目前还没见到),则可以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时,将这部分免税做纳税调减处理,填入纳税申报表第67行“免税的补贴收入”,不单独进行会计处理。
销售免税货物的,增值税条例规定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买方不得计算抵扣进项税(从农业生产者收购免税农产品除外)。
2、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大同小异。即征即退、先征后退的税款由税务机关退还;先征后返的税款由财政机关返还。但是及时性是不同的,即征即退最快,先征后退次之,先征后返最慢。
此三种优惠,都是在增值税正常缴纳之后的退库,并不影响增值税计算抵扣链条的完整性,销售货物时,可以按规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正常计算销项税,抵扣进项税。购买方也可以按规定抵扣。实现收入时作分录:
借:银行存款(现金、应收账款等)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主营业务收入
只有在实际收到退返税款时,再进行如下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补贴收入
年终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对政策规定不缴纳所得税的,如财税〔2000〕25号“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应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时做纳税调减处理,填入纳税申报表第67行“免税的补贴收入”,不单独进行会计处理。
(二)《企业会计准则》(2007)的处理
取消了"补贴收入"科目,而是将“政府补助”纳入“营业外收入” 科目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2007)的有关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主要有以下形式: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等。“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有关国家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方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
会计准则明确了“税收返还” (包括:先征后返、先征后退、即征即退等)属于政府补助的范围,除“税收返还”之外的其他税收优惠则不属于政府补助。
税收返还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计入当期损益,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友情提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账务处理方法技巧大全。由小编及时更新相关资讯,欢迎持续关注。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请登录
环球网校初级会计职称频道和
环球网校首页,查询了解相关信息。
环球网校官网邀您一起进入环球大课堂!